当前位置: 首页>媒体聚焦 >
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布时间: 2019-09-05

每个中国人记忆中,都有很多这样的片段:土地改革、粮票、人民公社、大寨、小岗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消农业税、中央一号文件、杂交水稻……不管身处城市还是乡村,不管青春年少还是古稀之岁,每个人与“三农”都有着千丝万缕、牢不可分的联系。

数千年来,中国这片厚重的土地上,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先人们植五谷、饲六畜,形成农桑并举、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模式以及独特的用地养地、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形成天、地、人和谐共处的农业理念。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立足国情民意,始终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始终致力于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提升农村治理水平、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取得了卓著的成就。

从吃得饱到吃得好,从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中国“三农”事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

纵览70年,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党和政府关注的核心问题。农业兴,百业兴;农业稳,全局稳。这些年,中国以不到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近20%的人口,还让百姓餐桌越来越多样、品质越来越优良。

纵览70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农村经济结构变化巨大;农村生产生活环境逐步改善,公共事业全面推进,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农民幸福感日益增强,素质显著提高,收入稳步增长。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万元,扣除物价因素,比1949年实际增长40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2018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69,比1956年下降了0.64。

纵览70年,中国农民实实在在得到了好处,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2012年来,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8000余万人。2018年末,农村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7%。中国农村从普遍贫困走向整体消灭绝对贫困,成为首个实现联合国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

在中国土地上,“三农”为中国的腾飞提供着坚实基础和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底气。实践证明,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符合中国国情和经济发展规律。

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从2004年开始,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6年以“三农”为主题,对做好“三农”工作做出全面部署。

一言以蔽之,农业、农村、农民在这辉煌70年里,走上了希望的田野。这些年,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农业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全国农林牧渔总产值,从1952年的461亿元,飙升到1978年的1397亿元,再到2018年的113580亿元,数字说明了一切!

太阳每天都会升起,照耀着中国农民挥汗如雨的身影,照耀着万千农户谷满粮仓的场景。他们开垦、耕耘、收获,他们关心粮食和蔬菜,他们有触手可及的梦想。古老的农耕文明,在70年不朽奋斗中,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中国人将饭碗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用中国的土地养活近14亿中国人民,用中国的努力让世界惊叹不已。

一餐饭亦是一曲文明之歌,当我们坐在2019年9月的餐桌前,看着数之不尽的美味,想着即将到来的秋收,就会明白,这70年中国人走出了一条真正的康庄大道。我们有充裕的粮食、甜美的果实、奇妙的种子,也有广袤的土地和世世代代勤劳的人民,中国的“三农”一定会迎来更灿烂的明天!

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京ICP备1301930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0532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二区甲18号 邮编:100045 联系电话:010-88656100 传真:010-88656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