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新中国从长期战乱、一片废墟上起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几代人艰苦奋斗,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影响力与日俱增,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回顾70年发展历程,海外专家学者盛赞中国国家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对中国未来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建立新中国,实现民族独立
70年前,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个崭新的中国从此屹立于世界东方。这不仅对中国,也对世界有着重大意义。
柬埔寨贝尔代国际大学教授约瑟夫·马修斯评价说,70年前,中国共产党带领和团结中国人民通过不屈不挠的斗争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伟大的历史事件,改变了亚洲乃至世界政治格局的走向。
印度尼赫鲁大学中国与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汉学家狄伯杰表示,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被大国欺压、被迫割让领土和签署不平等条约的屈辱时代。从此,中国开始在国际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恢复了中国人民的尊严。
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政治经济学系教授马科斯·皮雷斯指出,新中国的成立让那些依然处于帝国主义压迫下的人民看到了希望。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迅速稳定了全国经济、社会和安全形势,并领导全国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
狄伯杰说,新中国在卫生教育、土地改革、科学技术等领域取得了许多里程碑式的成就,为后来的经济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皮雷斯认为,中国在1978年改革开放后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人们不能忘记之前几十年打下的基础,因为保证国家主权是一切社会变革的基础。
实行改革开放,迎来经济腾飞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此后,中国走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少海外专家对此都有切身感受。
古巴国际政治研究中心学者、曾任古巴驻华使馆公使衔参赞的何塞·罗瓦伊纳对深圳在改革开放中的发展印象深刻。他说,1980年他以古巴拉丁美洲通讯社驻华记者身份第二次来到中国时,恰逢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从那时以来,深圳由小渔村变成大都市,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
柬埔寨亚洲愿景研究院院长强万纳里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丰硕成果,尤其是扶贫方面的成就令他印象最为深刻。“中国减贫事业所取得的成就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南非大学非洲复兴中心研究员沙德拉克·古托说,中国推行改革开放政策,通过工业化和基础设施建设,逐渐转变为世界工业巨人,这着实令人惊叹。
外国专家不仅盛赞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更对中国改革开放提供的有益经验给予高度评价。
秘鲁秘华文化中心主席陈路认为,中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证明中国所选择的发展道路符合本国国情。
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倪宁灵指出,中国的改革开放启发了古巴和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实施改革,中国的发展模式也启发了拉丁美洲和非洲的许多发展中国家。
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国际经济学专家盖里雄·伊基亚拉表示,中国在实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不教条、重实践,中国的实践证明了制度创新的重大意义,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进入新时代,迈向美好未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一系列新的发展理念,实施一系列新的发展战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进入新时代。
皮雷斯指出,中共十八大对新时期发展形势做了充分考虑,推出了一系列新政策。中国将经济发展引擎转变为国内市场和创新,劳动者收入有了显著提高,同时社会福利得到加强,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法国中国问题专家皮埃尔·皮卡尔说,中共十八大后,面对国内外经济、金融和社会问题的挑战,中国不断深化改革,社会变得更加繁荣、公正、现代和平衡,更具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
罗瓦伊纳对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反腐斗争赞赏有加,认为中国领导人采取实际行动反腐倡廉,建立长效反腐机制,不断获得民众信任。
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库恩称赞中国过去几年在医疗卫生领域取得的成就,认为中国现在已经建立起全面的医保体系,取得了很大进步。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东方学教研室主任阿列克谢·马斯洛夫将“一带一路”倡议视为最能体现中国发展成就的一项举措。他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不仅会带动中国国内的发展,更会改变世界经济空间和商品流动状态。
展望未来,海外专家普遍对中国的发展前景表示乐观,认为中国一定能取得更多成就,为世界做出更大贡献。
狄伯杰认为,中国将继续推进改革,新的生产力将得到释放,减贫和城市化将再上新台阶。
伊基亚拉认为,中国今后数十年仍会保持当前的发展轨迹。他期待中国与非洲以及其他新兴经济体加强合作,引领发展中国家协同发展,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皮雷斯相信,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国将成为一个更加繁荣富强、社会公正、科技发达的国家,中国的发展也将为世界提供新的发展路径。(执笔记者:刘赞、刘健;参与记者:毛鹏飞、胡晓明、赵焱、陈威华、朱婉君、荆晶、张国英、任珂、杨臻、徐永春、长远、杨士龙、王晨笛、李碧念、郑世波、姜俏梅、朱东阳、胡友松)
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京ICP备1301930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0532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二区甲18号 邮编:100045 联系电话:010-88656100 传真:010-88656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