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地方发展 >
追赶超越再出发——70年来三秦大地实现沧桑巨变

来源: 新华社   发布时间: 2019-08-30

全省经济总量由新中国成立之初不足13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2.44万亿元,贫困人口由2011年底的775万人减少到2018年底的77.5万人,森林覆盖率由退耕还林前的30.92%增长到43.06%……70年来,陕西实现了从一穷二白到繁荣兴盛、从温饱不足到决胜全面小康、从黄土飞扬到满目葱茏的巨大变化。

近年来,陕西扎实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扎实加强文化建设、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扎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国务院新闻办28日举行新中国成立70周年省(区、市)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陕西省委书记胡和平、省长刘国中介绍了70年来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推动经济持续发展开放水平显著提高

胡和平介绍说,70年来陕西加快产业优化升级,经济总量大幅提升。产业结构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一统天下”转变为三产协同推进,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加快迈向高端化,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不断壮大,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两位数增长。2019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占比提高到47.2%。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10亿元的企业367户,百亿元以上企业29户。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陕西区位、交通等优势不断凸显,已经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窗口和前沿。”他说,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陕西要深化改革开放,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加快建设“一带一路”交通商贸物流中心、国际产能合作中心、科技教育中心、国际文化旅游中心、丝绸之路金融中心等“五大中心”,着力构建陆空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同时加快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的经济体系。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通过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不断提升经济整体素质和发展水平。

坚持精准发力打好脱贫攻坚战

陕西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加快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胡和平说,立足多样性的丰富农业资源,陕西大力发展果业、畜牧业、设施农业及区域特色农业,全省粮食产量连续15年稳定在千万吨以上,苹果种植面积1100万亩,猕猴桃产量世界第一。

“陕西是扶贫开发任务比较重的一个省份。2012年,在现行标准下,我们有56个贫困县,592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是21.4%。”胡和平说,但截至去年底,全省贫困人口已经减少到77.5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3.18%。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陕西坚持精准发力,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举全省之力打好脱贫攻坚战。

2016年至2018年累计落地特色产业项目9.22万个、覆盖贫困人口305.98万人。2012至2017年累计实施贫困群众搬迁188万人,危房改造60.3万户。探索建立了“3+X”社会扶贫帮扶体系,党建引领、教育引导、村规民约等“扶志六法”,“户分三类”精准帮扶等经验做法。

坚持绿色发展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

截至2018年底,延安退耕还林近1100万亩,植被覆盖度提高到81.3%,入黄河泥沙比20年前降低88%,水土流失面积降低23%,实现生态效益年价值量达210多亿元。

延安是陕西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胡和平说,这些年陕西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落地生根。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陕西要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青山保卫战,让三秦大地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刘国中说,为了增强老百姓幸福感、获得感,近年来陕西在增加居民收入上出实招、出硬招,使居民收入的增速持续跑赢GDP。2018年,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33319元和11213元,较1980年分别增长80.9倍和77.9倍。

“在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的同时,各项民生事业也实现了长足发展,人民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正在加快解决。”刘国中说,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教育支出增长23.9%,普通高等院校的在校生人数由建国时的0.23万人,增加到2018年的105.48万人。同时加快了健康陕西建设步伐,医疗机构的床位数比改革开放初期增加2.7倍。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也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9.4%,城乡居民基本医疗覆盖3240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保险的达到688万人。

他说,所有这些措施,都在提高居民收入的同时,更好地保障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京ICP备1301930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0532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二区甲18号 邮编:100045 联系电话:010-88656100 传真:010-88656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