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长白山,见证着黑土地上70年的沧桑巨变;浩浩松江水,聆听着时代进步的强音新曲。
作为工业基地,从新中国第一辆汽车到领跑全球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国之重器”从吉林走向世界;作为科技高地,从新中国第一台激光器到我国第一颗商用遥感卫星“吉林一号”,现代化建设总有“吉林科技”;作为粮仓重地,从平均百亿斤产量跃升到稳定在700亿斤以上,“吉粮”丰富着百姓餐桌。
70年长路漫漫,70年砥砺奋进。如今,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吉林聚焦体制机制创新、产业结构调整、绿水青山保护,努力成为创新乐土、产业高地、生态宝地,开启全面振兴新征程。
从创业热土到创新乐土改革重塑发展环境
1953年,林水俊从清华大学毕业,来到新成立的第一汽车制造厂。“我以为一汽应该有巍峨的厂房,然而看到的只是一片荒地。”林水俊并没有失望,作为我国第一座汽车厂的第一批技术员,他心里充满了自豪。
那一年,一大批“一五”大项目在吉林开始兴建。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白手起家的创业者们在黑土地上尽情挥洒青春的汗水。
工人们没见过汽车,拆掉样车没日没夜地研究零件,打磨配套;为了赶工期,大家吃住在车间,日夜连轴干。吉林大地成为新中国的一片创业热土。
时光荏苒,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吉林和其他老工业基地一样,因体制机制等因素一度陷入困境。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使吉林再次迎来发展新机遇,借助改革,这里正在成为新的创业乐土。
2018年,夏志平带着便携式体外诊断仪项目来到长春北湖科技园开始创业。通过一滴血就能迅速检测出病毒感染强度,这一技术国内领先。夏志平深切感受到吉林软环境的变化,这也是促成项目在吉林落地的重要因素。
夏志平团队不仅“拎包入驻”了现成的办公室,北湖生物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的实验设备也供其使用。公司用一年多时间就生产出实验室试制产品。
自2014年9月开园运营以来,北湖科技园已经吸引各类科技型、双创型企业360家。“我们将北京中关村孵化经验全盘引入,这里就是长春的中关村。”北湖科技园总经理喻专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吉林省大力推进制度创新,进行营商环境改革。全省深入学习借鉴浙江省“最多跑一次”等“放管服”改革成功经验,印发了《全面推进“只跑一次”改革实施方案》,把该下放的权力下放到离群众、离企业最近的地方。
过去办一件事得查询各种流程,现在网站上一目了然;过去办理手续需要一周,现在到政务大厅几分钟就可以办好;过去申报材料需要分部门逐级申报,现在统一汇总一次性办理……
企业办事效率迎来大提速。目前吉林省企业开办时间由11天压缩到3个工作日,不动产登记工作效率排名全国第二位。
改革也为吉林全面开放打开了新空间。吉林重新审视地处东北亚区域中心的独特地缘特点,在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中定位和发挥自己的区位优势,向东、向南、向北三个方向并进。并充分借助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载体,利用东北亚博览会等平台,吸引国内外资本“闯关东”。
近两年来,华为、浪潮、科大讯飞等一批高科技企业争相在吉林布局,德国大众、韩国三星、日本丰田等国际知名企业纷纷来吉林洽谈。今年上半年,吉林省项目到位资金1150.38亿元,同比增长34.55%,企业类市场主体增长了14%。
从奠基者到排头兵产业蝶变引领振兴路
翻开尘封的历史档案,作为老工业基地和粮食基地,吉林曾经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了众多“第一”,奠定了新中国汽车、化工、轨道客车、电力、光学仪器的基础,成为一个有着光荣历史的奠基者。
在新的历史发展条件下,昔日的奠基者,借助产业升级的新力量,积极推进汽车智能制造、先进轨道装备、商用遥感卫星以及现代农业发展,刮起“数字吉林”浪潮,促动老工业基地从“傻大黑粗”向“高精尖新”跃进,努力成为新的排头兵。
2015年10月,第一颗“吉林一号”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2019年6月,第13颗“吉林一号”卫星从海上升空。相较于传统的500公斤重的卫星,新发射卫星仅有40公斤重,成本也由1亿多元下降到了800万元。
吉林小卫星产业的发展,植根于中科院长春光机所为卫星配套的光学成像技术。从研发配套设备到生产卫星主体,吉林老工业基地实现了一个“数字蝶变”。
如今,吉林有了一个新标签——“卫星省”。小卫星背后,是吉林省航天信息产业蓬勃发展的支撑。27家企业、2所高校、8家研究所组成航天信息产业联盟,相关的配套企业达300家左右。
在中车长客的高速动车组生产车间里,一列列“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整齐列队。“我们争取让中国标准引领世界。”高级工程师邓海说。
中车长客的前身是始建于1954年的长春客车厂,是当时中国唯一一家专门制造铁路客车的企业。如今,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中车长客的产品已出口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代表着在地铁和高铁列车领域“中国智造”的新水平。以动车组制造为龙头的轨道列车制造产业,已在吉林隆起一条坚实的产业带。
走进今年2月投产的一汽红旗工厂新总装车间,200多个自动巡航小车“哼着”轻快的音乐运送物料零件,它们遇到障碍物会自动停住。车间智能化工位占比80%以上,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今年上半年,红旗生产整车近4万辆,同比增长298.6%。
作为我国汽车工业的摇篮,吉林以汽车制造为引领,推动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汽车产业智能化、互联化、共享化。不久前,长春红旗小镇概念规划发布:将依托一汽厂区和历史文化街区,建立红旗智能绿色小镇。
立秋刚过,在以水稻闻名的吉林市大荒地村,田里鲜见人影,却能看到不少监控器,各项数据实时传入监控室,一目了然。企业集中流转土地,对稻米进行深加工,打造“大荒地”品牌,农民收入连年提升。“每户年均收入十万元。”大荒地村委会组织委员汪晶说。
大荒地的变化,代表了吉林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径。作为我国重要粮食基地的吉林省,正在从原粮生产向品牌打造、农产品深加工延伸,与智慧农业、网络电商融合,加快农业经营主体改革,努力成为现代农业的排头兵。如今,吉林农产品加工企业已经超过6500家,近50%的玉米、80%的稻米、60%以上的畜禽产品经过加工转化,丰富着全国人民的餐桌。
从开采资源到守护绿色白山松水夯实生态家底
绿色生态一直是吉林的“家底”:东部长白山区林海莽莽,中部平原沃野千里,西部水草丰美……在白山松水间形成天然的生态屏障和自然天堂,成为铺展在东北的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
新中国建设初期,广大林业建设者使用弯把子锯等原始生产工具,在长白山林区开始了“我为祖国献栋梁”的行动。新中国成立以来,吉林向全国大量贡献原木,累计生产商品材1.5亿立方米。
随着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吉林人更多地意识到良好生态是最大优势、最大品牌,也是最大财富。吉林在开发中更加注重保护生态环境。
轰鸣的电锯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打“绿色牌”、念“山水经”的创业热潮,林业工人也从“砍树”变成了“看树”,生态旅游、林下经济蓬勃发展。
“返魂草,返魂草,它的全身都是宝,脚踏实地奔小康,明年再分大红包。”这是记者在红石林业局红石林场采访时听到的一首打油诗。林场场长张宝林说:“现在一棵树也不砍了,我们大力发展中草药,每年收益都很可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吉林更加注重绿水青山的保护和修复。吉林东部森林覆盖率超过78%,保护的同时推进绿色转型;中部平原地带着力推进黑土地保护治理,筑牢粮仓根基;西部盐碱干旱、生态脆弱,利用河湖连通工程恢复了3500平方公里湿地……
生态好了,野生虎豹回来了,白鹤也多了。2016年7月16日,珲春市南沟屯村民杨永胜在小溪旁看见对面草丛中趴着一只东北虎。在吉林东部,还有一些人有着和杨永胜一样的“遇虎”经历。权威监测数据显示,目前至少有27只东北虎和42只东北豹长期活动于吉林省区域内,有5个虎家族在此生存繁衍。在吉林西部地区,如今一到秋天,就会出现百鸟翔集、人水和谐的盛景,全球90%的白鹤来到这里栖息停留。
吉林的冬天如今变得很火,过去的冷资源成了“热产业”,冰天雪地转化成了金山银山。2018年万科松花湖、北大壶、万达长白山三个滑雪场接待人次在全国十大雪场中排名前列;在舒兰市二合雪乡等地,冰雪旅游旺季时,经营农家乐饭店、民宿的农民,每户收入可达十几万元。吉林还着眼2022年冬奥会,与北京签署协议共谋发展,提出了“冬奥在北京、体验在吉林”的合作理念。
新中国成立70年,吉林成绩喜人,但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压力未减,实现高质量发展依旧需要爬坡过坎,久久为功。建设更为公平高效的营商环境、发展面向全球的高端制造产业、保护好生机勃勃的自然生态系统……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之下,吉林正在迎难而上。
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京ICP备1301930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0532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二区甲18号 邮编:100045 联系电话:010-88656100 传真:010-88656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