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地方发展 >
吉林:白山松水展新颜

来源: 经济日报   发布时间: 2019-08-22

这是一片神奇的黑土地!在祖国版图的东北部——吉林。7月下旬,记者赴吉林省寻访,从融汇着历史厚重与现代繁华的长春市街头,到松辽平原黑土地上如白色海洋的大棚温室;从货流不息的国际陆港,到现代化的药企车间;从庭院秀雅、鲜花夹道的朝鲜族村落,到碧水蓝天间荷花摇曳的查干湖……在行进中感受70年来吉林砥砺前行的发展脉动,让人情思起伏,流连忘返。

这片黑土地年产粮食700亿斤,丰盈的粮仓端着中国人的饭碗;中国第一辆汽车从这里下线,风驰电掣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跑向世界;从新中国第一台激光器,到创造亚洲新纪录的万米钻机,我国第一颗商用遥感卫星“吉林一号”,中国创造数不胜数。抚今追昔,既有老工业基地的“钢筋铁骨”现代科技,也有生态宝地的诗情画意,既是创造历史的奠基者,也有今天领先的排头兵……

为民谋福

吉林人的幸福感有着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的支撑。

蜿蜒铁路,打开了时光轴。1949年12月1日,吉林至沈阳的102/101次“群众号”旅客列车延长开行至北京,成为新中国第一趟直达北京的列车。70年间,这趟列车经历了12次车次变更,吉林至北京的运行时间从最初的60多小时缩短到4个小时。

曾经,吉林的铁路是列强争夺的对象和攫取物产资源的通道。新中国成立70年来,白山松水间的道道铁路为吉林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输入澎湃动能,为老百姓带来了更加美好便捷的生活。

“这70年,是城乡面貌发生极大变化的70年。吉林大地,有‘东北最美高铁’风驰电掣,有四通八达高速公路密布,龙嘉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296万人次,城市生活更加美好、乡村更加美丽惬意,一幅宜居宜业的画卷徐徐展开。”吉林省委书记、吉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巴音朝鲁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吉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步提速,高速公路、铁路里程分别新增867公里、634公里,“一主多辅”机场格局基本形成。长春地铁1号线、2号线投入运营,城市轨道3号线、4号线通车。长春、延吉、松原白城机场、通化机场成功通航。2018年,吉林铁路营业里程达到4876.75公里,公路总里程10.54万公里。

吉林不仅有高楼大厦间的繁华,还有乡道村落的雅洁。记者来到吉林省延边州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发现村民们都用上了干净卫生的室内厕所。截至2018年底,作为第一个在北方寒冷地区实施农村户外旱厕改室内水冲厕所的省份,吉林已实施农村厕所改造45万户。

为民谋福是70年间吉林发展的不变主题。吉林新增财力的75%以上用于改善民生,每年承诺办好一批民生实事,解决了37.6万户“无籍房”等一批热点难点问题。学前三年毛入园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比全国高5.7个、5.1个、16.7个百分点。

新中国成立初期,吉林城乡居民储蓄人均不到4分钱,现在腰包越来越鼓。医疗卫生越来越进步,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2岁,比全国高1.5岁。人们的消费不断升级,健康、旅游、文化等成为新热点,城乡私人汽车达到382万辆,平均7个人就拥有1辆。贫困人口从70万减少到7.8万,贫困发生率由4.9%下降到0.5%。

创新发展

新中国第一辆汽车、第一列铁路客车、第一袋化肥……一汽、吉化、长客等“国”字号大型企业创造了辉煌业绩。这些吉林的烫金名片背后是历史跌宕中积累起来的较为完备的工业基础。汽车制造、化学工业、粮食加工这三大工业支柱,让吉林工业体格健壮。

然而,时光推移间,优势也会带来劣势。“一汽打个喷嚏,全省经济都要跟着感冒。”曾有人这样形容吉林工业结构单一问题。昔日优势带来的负重,让吉林的转型发展之路更加崎岖,但吉林的改革步伐从未停歇。

“我们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以数字吉林建设为引领,‘加减乘除’一起做,‘有中生新、无中生有’一起抓,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全面推进,老工业基地脱胎换骨、华丽转身。”巴音朝鲁说。

数据浓缩呈现着发展巨变。2018年吉林GDP实现15074.6亿元、人均55611元,分别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增长168倍、363倍,财政收入实现1240亿元、增长346倍,三次产业结构由55.5∶27.4∶17.1发展到7.7∶42.5∶49.8,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目前,吉林的装备制造、精密制造、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航天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迅速成长,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电商交易额、农村电商、跨境电商连续多年保持30%以上的速度增长,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记者来到吉林敖东药业集团延吉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该公司副总经理尤海涛指着其中一台封装设备说:“这个进口设备之前会出现药品掉盖情况,虽然只有十万分之一的可能,我们还是投入了40多万元,花了一个月改进设备,成功解决了这个难题。”

像这样精益求精的创新探索在吉林大大小小的市场主体和研究机构中不胜枚举。“吉林一号”的“瘦身”就是一个例子。此前,传统卫星重达500公斤,成本1.5亿元,最新发射的“吉林一号”第13颗卫星仅有40公斤,成本下降到800万元。

2018年,吉林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分别增长69.8%、161.1%。

多年来,一系列瞄准难题的改革在吉林这片热土上展开,“放管服”“只跑一次”改革深入推进,取消、放权比例达30%;重点国企有64%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深入实施长吉图开发开放战略。

如今,在吉林不超过3个工作日就可以完成企业开办程序,最短只需28分钟。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从223个工作日压缩到50个工作日以内,最快13个工作日办完所有审批程序。2018年,吉林不动产登记工作效率排名全国第2位,营商环境全国首次排名居第12位。

绿意如新

7月的查干湖,荷叶泛着绿色,黑天鹅结对游过。“我已经第三次来这里了,每年都感觉变得更美了。”来自内蒙古的魏女士今年专程带着70多岁的老母亲一同来查干湖旅游。

站在湖边,查干湖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王凤林指着远处告诉记者:“我们把新建的‘吃、住、行、购、娱’项目全部摆在8公里至10公里以外的区域,最大限度减少湖区生态压力。同时,尽量减少人工雕琢痕迹,积极开展湖区清洁整治专项行动。生态更好了,人气也更高了,今年上半年的旅游人数已经达到了去年全年的数量。”

查干湖的如画绿意是整个吉林生态保护的缩影。吉林东部林海莽莽、碧涛万顷,中部沃野千里、林田相间,西部水草丰美、广袤无垠,形成了“西有白鹤、东有虎豹”的生态地标。70年来,吉林对生态保护的认识更加深刻,行动更加有力。

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吉林西部地区湖泊湿地面积约6600平方公里,植物生长茂密,野生动物种类繁多。但是,进入20世纪以后,湿地面积减少一半,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为此,2013年吉林实施了河湖连通工程,即把松花江、嫩江、洮儿河的河水与203个湖泊串联起来。

今年以来,吉林已完成人工造林更新27.8万亩,超出年度计划的11%;完成村屯绿化美化936个,占年度计划的85%;完成公路、铁路绿化1373公里,占年度计划的75%。

水更清,林更绿,空气也更加清新。2018年,吉林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0.3%,比上年提高7个百分点。

70年风雨兼程砥砺前行,70年春华秋实改革破浪,白山松水间千帆竞发,吉林大地生机勃勃。

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京ICP备1301930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0532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二区甲18号 邮编:100045 联系电话:010-88656100 传真:010-88656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