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年来,贵州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全省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出了一条符合省情的欠发达地区科学发展之路,经济总量实现了从几亿元到几十亿元、百亿元、千亿元,再到万亿元的历史性跨越。
贵州省是我国首批3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近年来,贵州省深入推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实现了两者的良性互动,开创了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新局面,有力推动了经济发展迈向中高端。
形成陆路交通枢纽
贵州的山地丘陵占了92.5%的面积。新中国成立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大力支持下,贵州加快了交路建设步伐。
据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巡视员章征宇介绍,1949年至2018年间,全省公路、水路交通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1195.38亿元,公路通车总里程由3943公里增加到19.7万公里。
改革开放后,贵州不断掀起公路建设高潮,通车里程大幅增长,2006年消除了全省国省干线公路上的所有等外级公路。2018年普通国省道二级及以上里程达9322公里。全省基本形成干支结合、四通八达的公路运输网络。
贵州高速公路建设成就尤为突出。到2018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6453公里,在建高速公路2082公里,出省通道达18个。
在积极建设快速交通干线的同时,贵州大力发展农村公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切实提升了农村群众的出行质量,增加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近10年来,贵州把目标盯在铁路和航空领域。贵州举全省之力推动贵州铁路建设,累计完成铁路投资2441亿元。
“年年都有高速铁路建成开通。”据贵州省铁建办综合处处长牟成刚介绍,与成都直接连通的成都至贵阳高铁计划今年建成,与南宁直接连通的贵阳至南宁高铁预计2022年建成。“目前9个市(州)的中心城市中已有6个通高铁。”
在航空领域,贵州目前已形成“一干十支”机场建设布局,其中贵阳枢纽机场旅客吞吐量在2018年达到2009万人次,航线达到176条,实现了省会城市、经济发达城市及重要旅游地城市全覆盖;10个支线机场旅客吞吐量去年达到了790万人次。
中国民航贵州监管局副局长罗文德表示,到“十三五”末期,贵州将形成“一枢纽十六支线”的机场布局。
随着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村村通”沥青(水泥)路、“村村通”客运、“组组通”硬化路,加上“市市通”民航、“市市通”高铁的深入推进,贵州作为西南重要陆路交通枢纽的地理区位优势不断凸显,成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重要通道。
数据显示,2012年到2018年间,贵州省全社会货物运输量由52765万吨增加到102536万吨,年均增长14.2%。
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贵州的变化是全面而深刻的。”贵州省发改委副主任彭显华认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是贵州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基础设施变化最大、发展动力活力最足、生态建设成效最好、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资料显示,1949年,贵州省工业总产值仅2.06亿元,其中手工业占92%,工业在全省工农业总产值中比重仅为24.3%;粮食总产量为296.55万吨,农业增加值仅为5.17亿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坚持调优结构加快转型,全方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大数据融合发展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坚持深化农村产业革命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以制造业为重点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全省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在农业方面,贵州加快推进农业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据贵州农业农村厅厅长杨昌鹏介绍,2018年,全省减种玉米785万亩,新增高效经济作物666万亩,茶叶、辣椒、火龙果种植规模居全国第一位,马铃薯种植规模居全国第二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坚持传统产业提升与新兴产业培育“两条腿”走新路,坚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培育壮大十大千亿元级工业产业,工业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2018年,全省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70.6%,十大千亿元级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95%。
在传统产业加速迈向中高端的同时,贵州以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为契机,深入推进大数据战略行动,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新的经济增长点正逐步壮大。
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贵州省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软件业务收入年均分别增长35.31%、30.56%,电子信息产业占工业的比重从2013年的0.3%增长到1.9%。
贵州省把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作为推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强大引擎。据贵州省大数据发展局副局长韩少波介绍,全省2018年共建设102个融合标杆项目、1050个融合示范项目,带动融合企业1625户。
创造脱贫攻坚样板
贵州省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大力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脱贫攻坚取得了巨大成绩,全省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1840余万人减少到2018年的155万人。2013年至2018年,全省减少贫困人口768万人,每年减少100多万人,33个县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从26.8%下降到4.3%。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着力将扶贫资源真正用在贫困地区和贫困户身上,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
为了精准识别扶贫对象,贵州省在2014年派出大批干部进村入户摸底调查,完成了9000个贫困村278万户745万人的信息录入工作,并在村登记、乡镇造册,县(市)建立信息平台。
贵州实行结对帮扶、产业发展、教育培训、危房改造、生态移民、基础设施“六个到村到户”的精准扶贫举措,因地制宜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促进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按照产业化扶贫的思路,贵州因地制宜,结合各地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核桃、乡村旅游等产业,培育了一批特色产业县、乡(镇),形成了多个连片特色产业带。
同时,贵州省加快推进产业园区、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示范小城镇、城市综合体和旅游景区建设,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旅游产业化协同发展,为贫困人口脱贫就业创业提供平台支撑,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
70年探索充满艰辛,70年发展成就辉煌。展望未来,贵州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一幅百姓富生态美的壮丽画卷正在多彩贵州徐徐展开。
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京ICP备1301930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0532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二区甲18号 邮编:100045 联系电话:010-88656100 传真:010-88656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