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地方发展 >
玉溪科技创新铸辉煌

来源: 玉溪日报   发布时间: 2019-08-22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吹响“向科技进军”的号角,到改革开放迈进“科学的春天”。从世纪之交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到迈进新时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中国成立70年来,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玉溪科技工作紧扣夯实科创基础、提升科创能力、增强科创实力,砥砺前行、锐意进取,汇聚创新活力,澎湃发展动力。

辉煌历程

从1958年设计制造万能蒸汽拖拉机进京参展,到1973年成功研发南方系列水田耙获全国科技大会奖;从1997年烤烟品种搭乘我国首艘神舟试验飞船实现太空生物实验零突破,到2007年完成烟草多重抗逆包衣丸化种子生产技术研发奠定中国烟草发展基石;从全球独创“同步搅拌感应加热坩埚下降法”晶体生长技术建成世界一流蓝宝石衬底片生产基地,到即将实现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上市入列世界疫苗生产先进行列……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玉溪科技创新始终坚持贯彻落实党的科技工作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立足理念创新、举措创新,实现了从点的突破向面的覆盖的转型,从量的积累向质的提升的飞跃。

新中国成立之初,以实施国家《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模》为起点,吹响“向科技进军”号角,奠定了玉溪科技创新基石。改革开放之初,伴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的东风,以实施国家科技星火计划为指南,开启玉溪科技创新新征程。

世纪之交,围绕国家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强化知识产权工作,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玉溪科技创新驶入快车道。党的十八大以来,紧扣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全市“5577”总体思路和“四带多园”总体布局,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抓手,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玉溪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跨越发展,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70年砥砺前行。制定实施《玉溪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玉溪的决定》《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实施意见》等纲领性政策措施,玉溪科技创新不断完善顶层设计,汇聚创新资源,激发创新活力。

70年栉风沐雨。实施国家星火计划、强化知识产权工作、启动科技创新“七大工程”、争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开展“科教引领创新发展”大讨论大行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玉溪科技创新紧扣时代主弦,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主引擎,成为促进社会繁荣主动力。

70年铸就辉煌。国家级星火计划管理先进集体、全国知识产权管理先进单位、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科技管理先进集体、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和创新型城市,531名科技工作者荣获全国、省、市劳动模范称号,19056人次荣获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玉溪科技创新谱写出辉煌篇章。

夯实基石

从20世纪60年代农业机械厂建立农业机械科技小组,到70年代组织多家企业协同开展手扶拖拉机研发大会战;从1997年红塔集团成立全市首个企业技术中心,云南玉溪水松纸厂成为全市首家高新技术企业,到2000年红塔集团设立全市首个博士后工作站;从2009年玉溪沃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5户企业建成全市首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到2013年云南卓一食品有限公司建成全市首个院士工作站。新中国成立70年来,玉溪科技创新工作以增加科创投入、培育科创主体、搭建科创平台、建设科创人才队伍为抓手,着力夯实科创基石。

新中国成立之初,玉溪科技创新支出为零,1978年仅7万元。1997年,全市科技创新支出突破千万元,2013年迈上亿元台阶。2018年,全市科技创新支出达1.3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2.1%。持续增长的科技投入,有力推动了科技创新走向繁荣。

自1997年以来,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94户,位居全省第二。自2006年以来,全市培育认定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39户、科技小巨人企业4户。自2012年以来,全市认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313户。培育科创主体,打造科创集群,科技创新推动玉溪经济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截至2018年,全市建成13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建成国家和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26个,建成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57个,建成3个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创建26个创新服务平台、科技信息网络平台和科技创新数据库。建设平台,构建网络,汇聚资源,凝聚力量,玉溪着力打造科创新优势。

自1995年以来,全市培养选拔省、市级学科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才、创新人才及培养对象288人,“长江学者”1人、科技创业领军人物2人、国家级创新人才3人、省级创新团队4支。认定省级科技特派员100人,拥有超过万人的科技人员和能工巧匠队伍。科教兴玉、人才强市,玉溪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建成13个国家和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大力推动社会化科普活动,弘扬科学精神。建成玉溪双创中心启迪众创园等多个“双创”平台,汇聚“双创”人才,构建“双创生态”,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高潮。

提升能力

从1954年邀请前苏联专家指导易门铜矿地质工作,到20世纪70年代华宁农机厂首开企院科研合作研发高扬程水泵荣获省科技成果一等奖。从1988年与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签订科技合作协议迈出国内科技创新合作新步伐,到2016年与新西兰皇家植物与食品研究院签署合作备忘录开启对外科技创新合作之门。

从2014年组织开展中国院士玉溪行,到举办中国玉溪科教创新高峰论坛、“一带一路”数字科技文化节和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等系列活动。从依托东南大学和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构建招才引智合作平台,到依托中科院昆明分院构建协作创新平台,依托国家和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机构构建信息对接交流平台。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玉溪科技创新工作紧扣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全方位展开科技合作交流,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工作,着力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

截至目前,玉溪先后与38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全面、长期、稳定的科技创新合作关系。全市列入省科技合作重大计划项目91项,签约科技入滇项目65项。利用“科技入滇”和“云台会”交流平台精准开展科技合作交流,以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为导向,提升优势特色产业核心竞争力。

依托院士专家工作站,突破核心关键技术16项,开发新产品19个,研发新装备10台(套),备案技术标准4个。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为主体,累计承担国家和省、市科技计划项目328项。累计新增专利授权751项,累计制定标准150项,发表论文606篇,荣获省、市级科技创新奖项235项。

通过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全市培育国家和省级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9户,省知识产权优势培育企业28家。2010年,玉溪市通过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验收,红塔区、易门县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区)试点,玉溪市列为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

从1985年到2018年,全市累计专利申请量13414件,累计专利授权量8481件,全市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6件。全市专利授权量、有效量、万人拥有量均位居全省第二。1978年至2018年,全市累计组织实施科技专项2333项,荣获国家和省级科技进步奖472项,累计颁发市级科学技术奖1915项。

增强实力

1992年,玉溪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1998年,玉溪经济技术开发区入列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2012年晋级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成为玉溪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火车头”。2015年,设立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着力构建起了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模式。2017年,红塔区、通海县、易门县被认定为云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玉溪科技创新工作以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农业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为突破,着力增强科创实力。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贡献率由1995年的44%提升到2018年的58.5%。

截至2018年,玉溪高新区、红塔工业园区、玉溪研和工业园区、易门陶瓷特色工业园区、通海五金产业园区入驻企业数达4012户,建成投产企业3797户,从业人员超过11万人。不含红塔集团完成工业产值800.5亿元,占全市工业园区工业产值的62.6%,实现工业增加值191.8亿元,占全市工业园区增加值的61.3%。

依托高新技术开发区,玉溪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玉溪行动计划”,培育壮大卷烟及配套、矿冶及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及食品、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现代物流、新型建材产业。打造国内一流的卷烟及配套产业基地和知名的数控机床制造基地、全省重要矿冶产业基地和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智能终端制造辐射中心、通信枢纽和区域信息中心、现代物流集散中心。

截至2018年,玉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聚集6个科研机构,建成71个涉农科技创新研发平台,50个公共服务平台、测试检验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和星创天地。开发培育新品种120个,自主研发和引进科技成果超过100项,转化科研成果60余项,荣获省级科技奖29项。实现农业产值250亿元,实现农业增加值151.3亿元,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8%。

以建设农业科技园区为引领,玉溪高原特色农业打造出蔬菜、花卉、芦荟、畜牧、油料、糖茶、药材、林果、水产9大类特色产业集群。玉溪蔬菜出口基地首批入列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新平县入列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通海县、新平县入列全省首批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通海县入列全省出口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京ICP备1301930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0532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二区甲18号 邮编:100045 联系电话:010-88656100 传真:010-88656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