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调研行 >

苏州高新区:而立之年 “新”意不改砥砺前行


来源: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发布时间: 2019-12-10


苏州高新区狮山横塘片区

“苏州高新区的职责始终在‘新’、使命永远在‘新’!”近日,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蓝绍敏调研时给苏州高新区出了“一字锦囊”,要求苏州高新区要开拓创新驱动的新路径、要构建开放平台的新功能、要布局城市发展的新空间。这无疑是给这个苏州老牌开发区又一次发展定立了新的方向和目标。

吹响引进外资项目的“冲锋号角”

苏州是一座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城市,苏州高新区在发展初期,也是主要是接受外部产业转移,而这样的“印迹”直到现在仍然保留,并持续焕发着经济动能。截至目前,高新区共有外商投资企业1700余家,是中国极具竞争力的开发区和外商投资“高地”。

在落户这片区域的众多外资企业中,日资企业在数量和质量上颇具优势,不仅为区域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因此推进了高新区内城市配套建设。苏州高新区着力打造的日本学校、日本诊所、日资商业体、日本料理一条街具有鲜明特色,这片投资兴业的热土甚至成为了不少日本友商心目中的“第二故乡”。

在苏州高新区鹿山路58号,有一排崭新的白色外墙格外引人注目,这是刚刚落成的NGK(苏州)环保陶瓷有限公司第二工厂。据了解,该项目计划投资30亿元,主要用于生产汽车尾气排放国六标准用尾气过滤装置,预计正式投产后满负荷年产值将达25亿元。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家全球知名陶瓷产品生产商,NGK从2001年落户苏州高新区时投资2700万美元至今,已先后实施5次增资、10次扩产。

反复增资扩产足见苏州高新区对这个企业的强大吸引力,而事实上,对苏州高新区青睐有加的日资企业,远不止NGK一家。自1993年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日本电波落户苏州高新区以来,日资企业快速向苏州高新区集聚,高新区先后引进了H2O投资性公司、世联集团中国总部、日本电产牵引电机研发总部、日本电波在华综合性总部、松下电子5G新材料等项目。目前,苏州高新区拥有日资企业570余家,占高新区外资企业总数的1/3,其中世界500强企业近20家,总投资额达200亿美元,在电子通信、装备制造、汽车部件等诸多领域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同时,企业研发能力加快提升,高新区内95%日资企业建有研发机构。

“苏州高新区自开发建设以来,始终高度重视对外开放交流,与日本保持着良好经贸合作关系。”苏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区长吴新明强调:“今年是苏州高新区的‘项目突破年’,明年确定为‘效率提升年’,因此招商引资是‘一号工程’,办好企业服务是头等大事。苏州高新区对标国际标准,构建一流营商环境势在必行。”

项目引进的冲锋号角已经吹响。11月16日,苏州高新区举办中日绿色产业创新合作示范区研讨会。会议提出,高新区将进一步加强日资高端产业、一流技术的集聚和吸纳,加快为示范区打造一批具有战略性、标志性、引领性的产业功能平台和总部集群;11月19日,苏州高新区举行日企见面会活动,中国驻日本原大使程永华与长期在苏州高新区投资发展的20多家日资企业负责人代表共话日企发展新机遇。

频繁的交流与互动并不仅仅在这一个月。今年以来,苏州高新区与日本一直进行着密切的互动:5月,在日本东京举办了投资说明会,10个总部类及产业类项目集中签约;6月,“苏州中日创新谷”项目启动;9月,在东京和名古屋召开了两场招商推介会,12个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项目集中签约;10月,苏州高新区对外宣布开辟“中日绿色产业创新试验区”建设……

由于日资高地带来的投资热度不减,越来越多的欧美企业也慕名而来。法国知名生物制剂公司梅里埃集团在苏州高新区落户新项目并举办了奠基仪式;德国的肖特集团又来了,增资2135万美元;美国500强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2019年开始投资二期项目。数据显示,苏州高新区前三季度全区新设外资项目40个,实际利用外资6亿美元,增长58.8%,又一次刷新了引进外资企业项目数量的“新高度”。


青山绿水间的大院大所

集聚超过100家大院大所

“修炼”科技内核

顺着太湖大道从苏州主城一路向西,在一片青山绿水中,坐落着一座颇具现代化风格的新城——苏州科技城。这里是苏州市“一核四城”发展定位中的生态科技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苏州高新区行政中心所在地,也是“太湖时代”篇章的开启地。

名为科技,实则不虚。十几年前,苏州高新区的决策者提出了一条通过引进“大院大所”来增加自身“科技内核”的顶层设计方案。现如今,那些掩映在优美自然环境中的科研大楼以及在里面穿梭忙碌的科研人员,成为了苏州高新区科技创新的最强“底气”。这些科研院所的落户,也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的良性的“链条反应”,不仅使得优质的项目和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催生,也集聚了一大批紧盯国内外前沿科技的高层次人才。

近日,位于五龙山脚下的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研发大楼已完成主体结构封顶。这幢3.7万平方米的研发大楼,集科研办公、中试试验、企业孵化等功能于一体,未来,将集聚大批环境领域的创新人才及项目,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环境科学创新平台。自2017年6月成立以来,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立足于成果转化模式创新,现已成立6个交叉研究中心,引入23个创新创业研发团队。

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院长助理万正茂介绍,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通过引入高校科研团队并对其科研成果进行应用型研发,从而加速科研成果的落地转化。“比如,我们引进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项目——智能一体化污水净化系统,该项目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应用型研发,使产品相比市场同类产品可节约30%的能耗。目前,我们已成立公司对产品进行产业化生产,预计公司3年内销售额将达到1亿元。”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苏州高新区已成功“牵手”中科院苏州医工所、浙大工研院、中科苏州地理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等“大院大所”超过100家,培育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0多家,为苏州高新区积累了厚实的创新家底。而大院大所落户所裹挟的“红利”也充分体现在科研人才的数量上,苏州高新区目前人才总量已达25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3万人,各类领军人才1200多人。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苏州高新区从未停下创新发展的脚步,并不断持续更新“科技血脉”。前不久,南京大学苏州校区的落户,成为了苏州人热议的话题。吴新明表示,南京大学新校区的到来,无疑是给苏州高新区此前大力营造的“创新资源反应釜”里加入了功能强劲的“催化剂”,必将激发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耦合,加速创新成果变现,全面推动产业升级。

负责该项目建设的苏高新教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项目已完成5个概念设计比选方案模型,待确定方案后即将开工建设,并将在2021年9月开始第一批招生。未来,该校区将迎来1.5万名本科生和5000名创新型研究生,为苏州高新区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后备军”。


苏州科技城

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耦合”

做强了引进外资和修炼科技内核的工作,苏州高新区还把眼光投射在自主创新上。“要实现自主创新,其关键在于动能转换。苏州高新区的做法是,把开放平台做深做实,一方面吸引更多创新活力强、技术领先、成长性高的优质项目落户;另一方面着力推进现有优质企业加强技术创新,从而形成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耦合’。”苏州高新区商务局局长孙咸锐介绍。

今年3月初,苏州高新区成立高新技术产业转化促进中心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这家集聚了高新区内招商和科技人才的公司一手牵起了项目引进工作,一手又负责加快企业推进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同时,苏州高新区还进一步完善了相关配套政策并持续营造便利环境,先后制定了4大类17个科技专项政策,有5172个科技项目立项,为企业争取资金支持超过28亿元;依托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江苏中心打造的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累计入驻近100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知识产权服务链;规划建设的苏州金融小镇,已入驻金融投资机构550多家,集聚基金规模超过860亿元。

临近年尾,苏州高新区在平台建设方面“双喜临门”,既种下新树,又收获了硕果。11月21日,苏州高新区浒墅关地区举行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暨上市科创园开园仪式,投资规模达40亿元的上市科创园当天签约开园项目达26个,主要覆盖了5G通信、3D打印、半导体、生物医药、高新材料、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这些项目在投产后新增年产值将超100亿元。

紧接着,坐落于苏州科技城的江苏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也经过了岁月洗礼,交出一份“傲人”成绩。数据显示,投用10年来,该园已集聚医疗器械企业300多家,各级各类领军人才178人,园内企业持有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551张,医疗器械创新产业链日益完善。同时,创新产品不断涌现:医达极星的IQQA-Guide三维影像术中导航系统、天鸿盛捷的髂静脉支架系统、康多机器人的内窥镜手术系统先后进入国家药监局创新医疗器械审批通道,江苏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还引入了金磁纳米的MTHFRC677T基因检测试剂盒(PCR-金磁微粒层析法)及永新医疗的SPECT影像系统等国家级创新产品。

在推动企业加强自身创新能力方面,苏州高新区依然表现不俗。不久前,高新区企业天准科技、山石网科获准登陆科创板,掀起资本市场对苏州高新区的关注;11月,江苏省工信厅、发改委、科技厅等六部门联合授予苏州长光华医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称号,随后,其首批试剂产品又获准使用全球诊断领域十大生产商之一——生物梅里埃的商标;苏州胜利精密制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苏州富强科技有限公司走出了“高新区智造”的漂亮一步,向一家德国制造企业交付了今年最后一批定制生产线,完成今年8条自动化智能生产线订单;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名单(第一批),成为江苏省惟一入选的企业,再一次擦亮了苏州高新区作为首批国家级绿色制造示范园区的“招牌”……这几家企业也恰好成为苏州高新区近几年重点发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能源等先导产业领域的优秀代表。

回顾苏州高新区29年的发展历程,在开发建设的最初10年,它以招商引资为龙头,赢得开放型经济蓬勃发展,实现出口额占江苏省1/10、全国1/100;第二个10年,以效益为核心,苏州高新区以占苏州2.5%的土地、4%的人口,创造出整个苏州近10%的经济总量。如今,苏州高新区已成功跻身国家高新区“第一方阵”,在江苏省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综合评价中名列前茅。

在即将迎来开发建设30周年之际,苏州高新区再次站在重要的新节点上。吴新明表示,苏州高新区将继续以自主创新为发展引擎,实现全面创新突破,力争到2020年,高新区内院校合作创新载体项目超过15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将达到60%。同时,还将不断落实好相关配套,让企业家、科研人员、老百姓都切身感受到“高新力量”。

在美丽城西打开一扇改革开放的新窗口,为千年苏州点燃创新驱动新引擎。苏州高新区是苏州市委、市政府按照国务院“保护古城风貌,加快新区建设”的批复精神于1990年11月开发建设的,1992年11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自成立以来,苏州高新区始终“新”意不改,常建常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呱呱坠地到即将而立之年,从“运河时代”迈向“太湖时代”,苏州高新区已成为苏州经济的重要增长极、自主创新的示范区和苏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京ICP备1301930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0532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二区甲18号 邮编:100045 联系电话:010-88656100 传真:010-88656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