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调研行 >

济南高新区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园区建设


来源: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发布时间: 2019-10-28


戈清平本报记者张伟报道


10月17日,2019年第三届中国生物医药园区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济南举行。会上,由济南高新区管委会、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联合编制的《济南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指数(2019)》发布。这是国家高新区中首个对外发布的高质量发展指数。

济南高新区率先在全国高新区中发布高质量发展指数,有哪些先发优势?这一指数对济南高新区引领带动山东省国家高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济南高新区争创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有何现实意义?在探索国家高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涵和重要着力点上能起到怎样的作用?


近日,济南市委常委,济南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宏志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对此进行了详尽阐述。

记者:发布“济南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指数”,是基于何种考虑?

王宏志:去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东和济南时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按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以供给侧机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省“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的殷殷嘱托和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山东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立足实际,提出“让济南这个山东经济龙头扬起来”,全力支持济南高质量发展。济南高新区作为济南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和济南自贸片区的“主战场”,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紧紧围绕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总体目标,先行先试、先行先改,全面实施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探索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样本”。

近期,在科技部和省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济南高新区发布全国首个“高质量发展指数”,这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济南批示指示精神的具体实践。

“济南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指数”是根据科技部对国家高新区的发展导向,以“创新经济体”所表达的创新生态理念为基本理论依据,由济南高新区和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共同研究编制,反映济南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动态和成效的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数涵盖“高活力双创生态”“高能级特色产业”“高水平开放协同”“高品质城区环境”“高效率治理体系”五个一级指标、14个观察维度和37个细分指标。具体来说,总指数呈现整体趋势变化,直观反映济南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最新表现;分指数从五大方面揭示济南高新区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投入和成效;单项指标全方面、多角度体现济南高新区的发展动态,对于揭示国家高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涵和重要着力点具有很强的探索意义。


记者:“济南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指数2019”呈现出哪些特点?

王宏志:2016年,济南高新区全面启动体制机制改革,因此“济南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指数”将2016年标定为100作为基期进行测算。近年来,在争创“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目标的统领下,济南高新区深入实践“生态赋能式”发展,经济社会呈现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2018年实现了“三个千亿”的历史性突破(GDP过千亿元,浪潮集团和重汽集团营业收入过千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超过济南市平均水平的1.5倍以上,在国家高新区排名跃升至第十一位,位列山东省第一位。

“济南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指数2019”的测算结果与济南高新区近年来的发展表现高度契合。测算显示,2016-2018年,济南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指数整体呈持续增长的趋势,2016年标定的基期指数为100,2017年综合指数为104.1,较2016年增加4.1点;2018年综合指数为111.1,较2017年增加7.0点。在37个定量指标中,有26个持续上升,3个先降后升,5个相对平稳,3个先升后降,直观反映出济南高新区在增强创新创业活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参与国际竞争、建设现代城区、提高治理效率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从5个分指数来看,2018年高活力双创生态分指数表现最好,其次为高能级特色产业分指数、高品质城区环境分指数位居第三、第四,是高水平开放协同和高效率治理体系。从增长幅度来看,2018年高能级特色产业分指数增幅最大,表明济南高新区在培育新经济、促进新旧动能转换,以及壮大产业规模、提升发展效率等方面推进较快;高活力双创生态分指数增幅较大,表明在集聚双创要素、建设双创平台、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等方面成效显著;高水平对外开放分指数和高品质城区环境分指数小幅增长,表明在集聚和配置全球资源、开展国际竞争合作、打造宜居宜业环境方面表现较好;高效率治理体系指数变化不明显,但仍然是向好的态势,说明济南高新区在提升服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方面需继续加大力度,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


记者:从“济南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指数2019”报告来看,济南高新区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有哪些特征?

王宏志:济南高新区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的特点明显,主要体现在五大方面:

一是投入大、平台优,双创活力“强”。济南高新区创新投入强度不断加强,园区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连续3年持续上升,2018年达8.98%;打造了全国第一家人力资本产业园,人力资本服务产业“破茧成蝶”,对高端创新创业人才以及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持续增加。双创平台建设成效突出,各类国家级研发机构数持续上升,新型研发机构快速增加,山东工研院、量子技术研究院等一批新型创新平台入驻。创新创业成果显著,表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创业活力的3个指标均持续上升,尤其是创业活跃度指标表现良好,其中2018年新增工商注册企业9834家,净增高企数达185家。此外,2018年获得软件著作权2994项,较2017年增长68%。

二是效益好、后劲足,动能转换“快”。产业发展效益逐步提高,从人均指标看,2018年,济南高新区全员劳动生产率为33万元/人,较2017年提高15%;从地均产出看,亩均增加值连续3年实现上升,2018年达到33.53万元/亩。本土创新型龙头企业快速壮大,2018年新增浪潮集团和中国重汽2家千亿级企业,形成了大企业引领带动、中小企业快速成长的发展格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知识密集型产业营业收入占比提高,量子科技、无人驾驶、工业机器人、干细胞、植物基因编辑等未来产业营业收入不断增加,2018年达55.79亿元。

三是研发强、合作广,开放程度“高”。济南高新区已成为济南市创新发展的标杆。从研发投入看,R&D经费支出占济南市R&D经费支出的比例连年上升;从产业发展看,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济南市的比例达1/3左右。对外合作持续深化,在整合全球资源方面,对海外人才、资本、机构的吸引力持续提升,尤其是外资研发机构增加较快,2017年为17家,2018年增加至26家;在对外输出方面,2018年企业PCT专利申请数大幅上升;在出口结构优化方面,2018年高新技术产品和技术服务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93.7%。对德合作成效突出,中德(济南)中小企业合作区是工信部批复的第五个、北方第一个中德合作示范区,“拥有德资和中德合作企业数量”“德资企业当年新增投资额增速”等指标连年上升。

四是技术新、配套全,产城融合“紧”。济南高新区数字化程度不断提升,从产业互联方面看,园区企业上云上平台速度不断加快,2018年上云企业增加至1700家,较2016年增长近2倍;从智慧政务服务看,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持续上升。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持续降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不断增多;学校和医院建设加快推进,2019年学校(高中、初中、小学)和医院总数量增至49家,生活便利度全面提高。

五是服务精、保障实,营商环境“优”。实施夜间审批和双休日开门服务,打造便捷政务服务;推行“一包一”服务,覆盖企业440家,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全力支持创新创业,每年兑付的创新创业资金持续提高,园区从业人员和入园企业对政务服务的满意度也逐年提高,2018年达到91.97%。


记者:下一步,济南高新区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中有些新思路新部署?

王宏志:基于“济南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指数”的指标体系和测算结果,济南高新区还存在战略性、高水平创新平台不足,高端创新人才较为缺乏;产业整体创新水平有待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相对较低;对外合作有待深化等问题。基于此,我们将从强化创新创业、壮大新兴产业、拓展对外合作、全面深化改革等多方面精准发力。

一是建设多样化创新平台。发力大科学工程或国家重大科研平台,积极争取国际或国家大科学中心、大科学工程、重大科学计划和组织资源落户。依托重大创新功能型平台,开展前沿性重大科学研究,加强原始创新和知识产出。重点在量子、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无人驾驶等领域开展重大科技计划或项目。建设新型科研机构,从组织和制度建设层面加强引导,出台支持新型科研机构发展的指导性意见,按照“政府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的原则,鼓励建设新型科研机构,不断夯实产业创新基础。

二是培育产业化发展生态。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充分发挥大型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建立专业化众创空间、开放产业链资源、人才和技术帮扶等多种渠道,引领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形成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培育创新型企业,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双五”企业等创新型企业培育力度,制定针对性支持举措。同时,进一步加强政策创新,重点加大对新业态、新平台、新模式、新组织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尤其对重大原创技术和“卡脖子”技术突破、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前沿技术市场化应用等给予突出奖励。

三是壮大现代化数字经济。紧抓新技术革命机遇,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充分发挥齐鲁软件园的数字经济基础,加快带动其他专业园区主导产业的数字化发展。在大数据、量子产业、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植物基因编辑、干细胞等产业领域形成1-2个在全国具备领先优势和示范效应的细分产业,树立区域产业品牌。

四是推进特色化对外合作。推动组建一批产业联盟,促进优势产业“抱团出海”。促进办事准则与国际接轨,在政府服务监管、企业运营成本、国际化服务体系、创新对外合作方式等方面进行制度设计和体制创新。集聚国际化人才,打造国际合作开放平台,持续开展国际交流活动。突出区域特色,做实做强对德合作,加强交流互动,互设企业分支机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和人才联合培养平台。

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京ICP备1301930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0532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二区甲18号 邮编:100045 联系电话:010-88656100 传真:010-88656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