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调研行 >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 南昌高新区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


来源: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发布时间: 2019-10-09


2018年南昌高新区总收入在江西省开发区中率先突破30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381亿元,财政总收入102亿元,成为全省首个财政总收入突破百亿大关的开发区;在科技部火炬中心2018年公布的“全国157家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中首次跨进“3”字头,名列第38位,实现“五连升”;近日,又成功迈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俱乐部”,成为其中重要的一员……28年来,南昌高新区不断书写着发展进程中的辉煌,这些成就不仅体现在宏观数据中,也浓缩于高新区产业、生态、环境的完善提升之中。

创新追梦在路上,南昌高新区将继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奋力发展成为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龙头带动区、科技创新的示范引领区、绿色崛起的样板先行区和现代化的生态科技新城。


坚持创新驱动

着力构建区域创新体系

8月29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南昌高新区等7个江西省内的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使南昌高新区的发展纳入了国家战略。

为此,南昌高新区积极响应,并提出将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江西省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和产业技术优势,探索适合地区特点的创新道路、创新模式和创新机制,努力建设成为产业技术创新示范区、绿色发展引领区、开放协调发展先行区、创新政策和体制机制改革试验区,打造长江经济带经济与生态联动发展的创新高地。

一直以来,南昌高新区不断激活创新因子,一颗颗创新的种子在这里发芽、茁壮成长。可以说,科技创新工作不断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园区先后出台《南昌高新区鼓励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若干政策措施暂行办法》《南昌高新区加快科技金融发展的若干政策》《南昌高新区入驻创新梦想街区扶持政策》等一系列支持创新发展的政策,形成了全链条的创新政策体系,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科技创新发展,为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营造了良好政策环境。

按照创新型省份的建设部署,南昌高新区按照“全域统筹、点面结合、协同联动、高端集聚”的布局原则,制定《南昌高新区推进创新型园区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提出构建“一带、四城、多点、千企”区域创新体系,通过部署有机协调的功能片区,打造创新载体互联互动,为南昌高新区创新平台发展、高端人才引进提供了发展支持。

何为“一带、四城、多点、千企”区域创新体系?南昌高新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给出了解答。

“一带”,即东西向联结主要科创节点的科技创新带、快速交通带、科创产业带和绿色生态带。“一带”是指打造西起艾溪湖北路、连接天祥大道、东至鲤鱼洲的科技创新带。

“四城”即航空科创城、大学科技城、鲤鱼洲现代科创新城、光电科技创新城。

航空科创城位于瑶湖的东岸,通过完善与教练机、无人机、高端公务机、大飞机零部件生产相配套的研发体系,建成集研发与生产于一体的航空产业高地,目前已落户项目35个。其中,建成项目16个,在建项目19个,总投资约180亿元,在谈重点项目30多个。随着中国商飞、适航审定中心、北航江西研究院等多家龙头企业和重点研发机构落户,南昌航空产业集聚效应加速凸显,园区产业竞争力和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大学科技城致力于建设一个集大院大所研发、孵化、服务于一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政企民学合力共建的创新创业基地;鲤鱼洲现代科创新城主要提供以生态为基底的集科技研发、文化创意、居住养生、旅游展示为一体的独具鄱阳湖特色的科技创新之城;光电科技创新城将积极响应江西省委、省政府打造“南昌光谷”的战略部署,建设成为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电子信息创新和产业基地。

“多点”,即科技创新带沿线分布的具备不同功能的特色产业和创新区块。重点推进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园、人力资源产业园、国家医药国际创新园、智慧健康产业园、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基地、人才大厦、创力大厦、创业中心加速器、南昌洪泰同创科技园等重要创新创业载体的发展。

“千企”,即启动“千企升级”行动计划,实施梯次培育创新型企业工程。按照“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的企业成长全链条模式,着力培育1-2家独角兽企业、25家瞪羚企业、5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500家高新技术企业和500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并推动一批科技型、高成长型中小微企业达到规模以上企业水平。

政策引领,落地有声。在一系列创新政策的助力下,一大批创新主体不断壮大,创新要素加速聚集,南昌高新区的科技创新工作有力推进。

目前,南昌高新区已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09家,1000多个项目获得国家级科技计划立项,400项成果获得国家、江西省、南昌市科技进步奖;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累计双双突破万件,R&D经费占GDP比重达2.9%;国家级创新平台26个、13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各类技术中心107个。建设3.5平方公里的南昌国家大学科技创新城,入驻企业(团队)近600个,引进高校和科研院所20余家。

此外,南昌高新区还自主培养中央“千人计划”专家5人、国家“万人计划”专家5人、江西省“双千计划”人才(团队)15个,引进“两院”院士22人、中央“千人计划”专家20人、国家“万人计划”专家1人、南昌市“洪城计划”入选者79人,园区已成为南昌市乃至江西省高层次人才的重要聚集区域。

在创新发展的路上,南昌高新区从未停歇,提出力争科技创新工作在江西省内当龙头、国内有地位、世界有影响。而在某些领域的领先技术也印证了南昌高新区在科技创新上的雄厚实力。

晶能光电、晶和照明公司联合南昌大学申报的“硅衬底高光效氮化钾基蓝色发光二极管”科技成果荣获2015年度惟一的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也是江西省获得的最高技术发明奖项,开辟了全球第三条蓝光LED技术路线,形成与美国碳化硅、日本蓝宝石技术“三足鼎立”的格局。这两年,南昌高新区又在“黄光及下一代无荧光粉LED照明”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技术遥遥领先,使我国LED产业技术从跟跑、并跑,变为全球领跑。


坚持产业立区

彰显“南昌实力”

产业立区,产业强区。在多年优化布局、壮大产业阵营的有力举措下,南昌高新区已逐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航空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2+2”为主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电子信息产业呈爆发式增长,一个全链式产业群的形成令人振奋。其中,LED产业形成了从核心材料、高端装备、衬底材料、外延片、芯片制造及中游封装和下游应用的完整产业链,移动智能终端产业从主要从事生产零部件一举跨越到“整机到产业配套”的全产业链覆盖阶段,形成国内生产基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

电子信息产业可以说是南昌高新区产业发展中的一匹“黑马”。自2017年以来呈现出爆发式增长,聚集了江西美晨、努比亚、兆驰等一大批高端项目落户。

谈起与南昌高新区的结缘,江西美晨通讯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连晶介绍说:“我们公司选择落户前,曾去多地考察,与南昌高新区是接触最晚,却是合作最快的。”据悉,该公司实现了“当年招商、当年落户,当年投产”的“加速度”。

航空产业承载梦想,起航腾飞。随着瑶湖机场的正式投入使用,全国第五家适航审定中心落户南昌高新区航空城,C919大飞机在瑶湖机场成功试飞,全国惟一一家省局共建的适航审定中心正式运营,这里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大飞机制造研发为主体,以瑶湖机场为支撑,以航空零配件研制、通用航空、航空航天科研和公共服务等为配套的国家级重要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

生物医药产业聚集了以江中药业、济民可信、中科九峰、尚华医药等为龙头的一批企业,已形成拥有医药产品、医疗器械、医疗保健品、生物制品等多个细分产业,涵盖从研发、制造到配送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新材料产业依托江铜产业园、江钨浩运及百利精密刀具、方大新材料和泓泰集团等龙头企业,形成铜资源、钨产品、铝资源深加工产业链。

“这些年,我们紧紧围绕产业转型升级,聚焦四大主导产业,紧紧围绕‘强攻产业、决战工业’不动摇,突出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努力打造产业集群,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经济社会迈上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快车道。”南昌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刘德辉说。

四大主导产业加速聚集和壮大,在刘德辉看来,得益于“多”“快”“全”“好”“高”这五个字。

“多”即项目落户“多”。南昌高新区创新了“轻资产、重资本”的招商模式,去年以来引进亿元以上新签约项目105个,投资总额达1077亿元。

“快”即投资见效“快”。南昌高新区牢牢把握住了移动智能终端产业从沿海向内陆转移的机遇,引进了8家整机企业和40多家配套企业,迅速形成了全国重要的手机生产基地之一。

“全”即产业链条全。如LED产业形成了从设备、材料、芯片、封装到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好”即发展质量好。当前,南昌高新区已投产企业亩均投资强度为1000万元,亩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00万元,亩均税收70万元。

“高”即市场占有率高。南昌高新区企业的许多产品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第一,如欧菲光的生物识别模组、摄像头模组和触摸屏出货量均为全球第一;联创电子的运动广角镜头全球市场占有率70%等。


坚持产城融合

打造全民文化空间

金秋时节,漫步南昌高新区,绿树成荫,碧草连片,城市景观靓妆迎客,四大主导产业发展壮大,重点项目如火如荼建设,一大批骨干企业茁壮成长……创新智造尽显科技之美,绿色发展引领高端生活。生产、生活、生态、产业融合发展,让南昌高新区迸发出蓬勃的发展生机。

一直以来,南昌高新区坚持践行以产兴城、以城聚产、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着力打造产业、科技、城市、生态、人文融合发展的现代化生态科技新城,并构建了“一区多园”的发展模式。每个专业园区均配套建设了产业综合服务邻里中心,将过去“产业孤岛”式工业园区升级为集标准厂房、办公研发、员工公寓、餐饮购物、文体娱乐于一体的“现代产业服务综合体”。

此外,南昌高新区还精心建设了一批生态公园,大力引进了一批名医名校,高标准建设了一批文化配套设施。如今,南昌高新区的城市功能和品质日新月异,城区颜值不断提升,园区竞争力显著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也得到进一步增强。

自2007年起,南昌高新区秉承“生态重于景观”的理念,将原本作为建设用地的艾溪湖周边土地因地制宜,还原自然生态,坚持原土护坡,缓处草坡入水,陡处生态绿格网保护,保留一块面积达2600余亩的城市“绿肺”——艾溪湖湿地公园,并打造了13公里的城市绿道,让市民体验独具特色的城市旅行。

2015年,艾溪湖湿地公园精心打造了鹤园、天鹅湖等新景点。艾溪湖湿地公园候鸟保护中心主任邹进莲告诉记者:“每天早上或者傍晚会有很多附近的居民来这里散步或者锻炼,忙碌了一天,能在这样一个环境优美,人鸟共处的地方休闲娱乐,大家都说能在南昌高新区生活,太幸福了。”

而坐落在艾溪湖畔的美书馆,更是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走近美书馆,映入眼帘的是“静待美好”四个字,让前来阅读的人不仅可以欣赏到美景,更让阅读成为一种美好的享受。

美书馆的建立正是源于南昌高新区在文化事业上的大手笔。近年来,南昌高新区高标准建设了瑶湖书房、艾溪湖美书馆,引进三一书店、新华书店落户,布局了一批社区24小时智慧书屋,基本形成了“一圈、两节、三馆、多点”的文化活动主题及平台布局。

今年以来,南昌高新区围绕“产业大发展,文化大繁荣”工作目标,在大力发展产业的同时,积极推进文化事业发展,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打造“十分钟文化圈”。

“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文化大餐”,南昌高新区管委会的铮铮誓言不绝于耳。南昌高新区唱响“瑶湖读书节”“瑶湖艺术节”两个文化品牌,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提供高品质的文化供给,让爱阅读的人来阅读,更重要的是培养更多的人养成阅读习惯,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在湿地公园里的集阅读、艺术学习、交流、传播为一体的全民文化空间——美书馆,就此诞生。

“没想到在这么美的风景里有这样一个能让人安静阅读的场所,它看起来很像一个书店,走进来才发现是图书馆,还是全公益的,当地政府能有这样的魄力非常难得,希望这样的场所越来越多。”《百家讲坛》栏目主讲人纪连海谈到美书馆时这样说道。

据悉,馆内每周不断的生活美学公益课常常被读者“挤破头”,美书馆还实时推出“一日馆长”计划,让大家争做馆长的同时分享各自的“绝技”,并开设特色手工公益课、特色读书公益课,常常也是一票难求。

美书馆这个浸润着人文气息、浓缩着城市品位的文化地标,以文化名片的形式给南昌市民带来了潜移默化的精神享受。据悉,美书馆自今年1月份正式开业以来,迎来了近20万读者,还诞生了50位一日馆长,共开展线上线下活动70场,各类家庭读书会、朋友圈读书会、小沙龙近百场。

“一日馆长们在这里做公益,发起分享,传播知识,传递正能量,他们让美书馆不只是一个图书馆,还成为了老百姓自己的文化传播空间。”南昌高新区管委会办公室文化工作相关负责人说。

这里聚力创新,大力实施“科技兴区”战略;这里产业汇聚,四大主导产业蓬勃发展;这里环境优美,美丽的艾溪湖畔,一座“美书馆”美好一座城……

历史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南昌高新区将肩负起创新驱动发展、带动区域转型升级的历史使命,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奋力建设一座创新活力迸发的产城融合示范区。

二十余载峥嵘岁月,二十余载光辉历程。南昌高新区于1991年成立,1992年11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高新区,历经近28年的创新发展,已形成了以电子信息、航空制造、医药健康、新材料“2+2”为主导的产业集群,成为践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力军,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地。

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京ICP备1301930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0532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二区甲18号 邮编:100045 联系电话:010-88656100 传真:010-88656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