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调研行 >

宜昌高新区在育新中奋进 开放中突破 变革中聚力


来源: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发布时间: 2019-10-28


胡煜袁达本报记者叶伟

“宜昌智造”正以难以想象的速度生长、裂变着。

百事可乐牵手宜昌高新区,其投资年产50万吨饮料项目,将成为百事中国在亚太地区产能最大、设备最先进、生产效率最高的生产基地;

总投资80亿元的光固化新材料产业园项目也来了,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光固化产业基地……

走在宜昌高新区的大地上,聆听宜昌高新区发展脉搏。地处三峡门户,宜昌高新区在大江奔流的时代浪潮中,不负韶华,傲立潮头,主导产业中形成了一批全球第一、亚洲第一、全国第一和国内领先;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66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80%;高新技术产品达170个,国际国内产业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企业43家。

近来年,宜昌高新区正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加快完善产业体系,实现产业裂变发展新局,以“放管服”改革为旗,营造最优营商环境,以二次转型再创业推动新动能、新平台、新经济,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尖刀”磨砺创新胆识

24年前,陈保军只是一位普通中专毕业生,进入长机科技之后,从一个普通机床操作工做起,凭借一股子专研精神,逐渐成长为设计师、产品经理、高级工程师,主持研发了首台大型数控精密插齿机,打破了国际技术封锁。

数控插齿机,如同一把尖刀,几秒钟就可将一块钢锭削成精密齿轮,但过去其核心部件和数控软件长期被国外巨头垄断。

2011年,陈保军带领研发团队成员进行首台大型数控插齿机YK51160C的试制。没有任何经验和实例可以借鉴,在研发试制中,出现的问题远比预期要复杂得多。面对一次次试验失败,陈保军选择了坚持。

“如果配件都更换成国外的,不仅产品的成本翻倍,更要患上自主研发‘软骨病’,我们一定要相信自己的设计!”陈保军将每一次试验的数据认真记录下来,反复地进行测算和分析,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性问题。

YK51160C的试制成功,价格仅为进口机床的1/10,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填补了国内空白。

创新之光不断磨砺,长机科技自主研发的静压高速数控插齿机,在今年打败日本三菱,进入韩国现代汽车工厂。长机科技研发中心总经理李萌说,产品定价与对方在同一水平线上,这是一场纯粹技术实力的比拼。高效、高稳定性,让“宜昌智造”赢得了尊重。相对于国内其他同类企业,长机科技出口产品附加值高出一倍多,已进入德国、美国、韩国、印度、捷克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正是“宜昌智造”创新的路径,依托龙头企业,打造科技创新的核心载体,初步形成“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多层次创新体系,宜昌高新区逐渐成为三峡区域科技创新策源地。开展关键技术攻坚,重点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卡脖子地方进行攻坚突破,宜昌高新区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国家级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家,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工程技术中心以及企业技术中心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09家。2018年,宜昌高新区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项16个,宜昌人福药业“药剂高效分装成套装备及产业化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船重工海声科技牵头制定国家标准“声纳换能器通用规范”,中南鹏力“海上搜救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金。

宜昌高新区在湖北省传统产业升级改造资金和宜昌市工业技术改造资金的基础上,每年区级财政安排预算资金逾千万元,用以支持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持续推进人才引进、科技成果转化、公共研发平台等创新资源要素的聚集。

高校拥有智力优势,企业拥有平台优势,双方牵手,往往能事半功倍。近年来,宜昌高新区加强校企合作平台建设,畅通科技成果与市场对接渠道,积极引进中科院、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工业大学等科研院所来园区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推动人福药业、黑旋风锯业、中南鹏力等企业与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园区9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已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与40多所高校进行了项目合作开发,累计推动300多项技术成果转化落地。

同时,宜昌高新区还积极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发挥三峡检验检测中心、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中科院育成中心优势,为企业搭建产品检测、生产中试、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依托骨干企业安琪酵母、人福药业建立生物、仿制药技术研发和医药产品生产公共服务平台,新购置2300多万元仪器设备,累计开展技术研发、检验检测、小试中试等服务220余次,最大限度地促进资源有效整合和分配,推动小微企业和初创企业的医药创新成果快速落地。

创新驱动打开一片天地。2018年,宜昌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168亿元、营业总收入151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43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929亿元。在全国168家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排名中,位列第61位,比上年度前进2位,跻身2010年以后新升级国家高新区第一方阵。


厚植沃土为双创添薪续力

创新带动创业,创业促进创新。除了搭建创新平台,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让科技成果成功转移转化外,宜昌高新区搭建创业孵化载体,厚植双创沃土,让双创种子落地生根、茁壮成长。

近年来,宜昌高新区围绕建设国家高端人才引领型特色载体核心目标,牢牢把握推进双创平台建设、双创团队培育、双创环境优化、双创文化营造“四个重点”,建设了“易联科技园”“城东U谷”“太平鸟创意园”等一批省级孵化器,升级了“微特智慧谷”“云计算”等一批国家级孵化器,打造了“猪八戒网”“启迪之星”“时间交易平台”等一批双创示范项目。

经过宜昌高新区大力扶持和推动,目前拥有国家级孵化器4个、国家级众创空间5个,双创载体面积120万平方米,累计孵化毕业企业484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8家,经认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15家,微特电子、亿立能、谁与争锋等企业成长为国家标准制定者和支柱产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科技小巨人”企业。

同时,宜昌高新区还积极打造特色品牌活动,举办“智能杯创新创业大赛”“科技大讲堂”“人才项目双招双引”路演、培训、对接会等500余场(次),累计参加人数达30000多人(次)。

人才是创新第一资源。近年来,宜昌高新区深化实施“三峡英才”工程,设立人才基金,给予人才项目创业启动、技术研发、产品推广、贷款贴息等扶持,提供生活补贴、安家工程、医疗保险等服务,共引进海内外各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00多人,湖北省双创战略团队7个,成为三峡区域重要的高端双创人才洼地。

随着双创载体、双创服务、高端人才等资源的汇集,推动宜昌高新区创新主体从小到大再做强,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壮大制造业创新集群。到2018年年底,宜昌高新区共培育区级创新型企业255家、市级创新成长工程试点企业140家、省级创新型企业10家、国家创新型示范企业1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和优势企业8家,国际国内产业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企业43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66家,同比增长21.46%,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80%,高新技术产品达170个;主板上市企业6家,在“新三板”挂牌企业6家,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企业60家,创新主体规模效应日趋显现。


产业新引擎驱动高质量发展

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近年来,宜昌高新区紧紧围绕湖北省“一芯驱动、两带支撑、三区协同”高质量发展区域和产业战略布局、宜昌市“双核驱动、多点支撑、协同发展”战略,加快构建以生物医药及高端食品、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高端精细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现代服务业等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6月17日,第16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揭幕。由柏斯音乐集团旗下宜昌金宝乐器打造的“长江钢琴”作为比赛用琴,亮相世界三大古典音乐赛事之一的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在这个享誉世界的殿堂级舞台创造了中国钢琴的品牌新高度。

这是柏斯音乐集团的高光时刻,背后却凝聚着高新人打造鲜明主导产业的大智慧。宜昌高新区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孕育兴盛、核心产业自主突破,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如今,宜昌高新区先进装备制造、高端精细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4个主导产业年产值过百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9.5%。主导产业中,孕育了一批全球第一、亚洲第一和全国第一:黑旋风锯业是全球最大的金刚石锯片基体生产出口企业;长江钢琴规模世界第三,全球每7架钢琴有1架宜昌高新区制造;安琪集团是亚洲第一、全球第三大酵母公司;人福药业是亚洲最大的麻醉药品研发和生产基地;长机科技是亚洲唯一的全系列和最大插齿机和铣齿机研制企业;华强科技是亚洲最大的医用丁基胶塞生产企业。

如何行稳致远,实现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宜昌高新区党工委给出掷地有声的答案——“项目攻坚百日会战”,自8月1日起,确保100天内,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征地拆迁和设施配套做到“五个一批”。即:提前谋划一批,跟踪洽谈一批,集中签约一批,集中开工一批,竣工投产一批。

蓝图已绘就,宜昌高新人正奋力实现新突破。

7月30日,宜昌高新区召开项目攻坚百日会战誓师大会,吹响了项目大会战的“集结号”。

号令既出,动若风发。宜昌高新区热土上顿时掀起了项目建设新热潮。

8月15日,宜昌高新区“项目攻坚百日会战”首次现场会便开进了生物产业园区百事可乐项目现场。施工现场一片火热的建设场景:挖机、推土机、运土车、洒水车等20余台套机器正有条不紊地进行施工。

8月29日,宜昌高新区“项目攻坚百日会战”第二次现场拉练会在白洋工业园区人福药业原料药生产基地项目举行。繁忙的建设场面,让与会人员欣喜不已。

9月16日,宜昌高新区再次召开“项目攻坚百日会战”推进会,通报前期工作进展,督办后期项目建设……

进入9月中旬,会战进入高潮,好消息接踵而至。

——招商引资硕果累累。目前,宜昌高新区新签约投资5000万元以上重点产业项目10个。其中,征地自建类项目4个,投资过10亿元项目4个,分别是投资20亿元的人福药业原料药生产基地项目、投资12亿元的通泰集团建筑业总部经济产业园项目、投资10亿元的中农集团大宗农资及农产品物流产业园项目和投资10亿元的特种化工新材料生产基地项目。


构筑全球发酵的开放新格局

作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给处于长江沿岸的宜昌带来巨大发展机遇。目前,宜昌高新区正加快实施开放战略,推动高新产品“走出去”,促进优质国际资源“引进来”。

今年2月27日,在俄罗斯利佩茨克州丹科夫经济特区,安琪酵母公司俄罗斯公司工厂投产。这是其继埃及工厂在海外的第二家工厂,同时也是俄罗斯第一家也是惟一一家来自中国的酵母生产厂。

“这是在一片旷野中,建起俄罗斯最先进的酵母工厂。”俄罗斯利佩茨克州第一副州长塔金采夫在致辞中表示,此次合作打开国际产能合作的新篇章。

“投资新建俄罗斯酵母工厂,是安琪实施全球化经营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响应一带一路的积极行动,”安琪酵母公司负责人表示,扎根宜昌,借助宜昌高新区内外双向开放便利条件,安琪的发展风生水起。

如今,安琪已跻身世界酵母生产企业前三甲,已迅速打开了美国、日本、欧盟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成为影响全球酵母行业格局的重要力量。

短短33年,安琪能有如此大跨步、飞跃式的发展,除了层出不穷的创新和“做国际化、专业化酵母大公司”的战略,同样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是宜昌高新区着力构建双向开放的内陆开放高地带来发展环境。

宜昌高新区依托湖北自贸区宜昌片区双向开放的平台功能,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快打造内陆开放发展新高地。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与埃塞俄比亚巴哈达尔市、哈萨克斯坦东方之门经济特区、乌克兰扎波罗热市等签署合作备忘录;在全国第三批自贸区地级市中率先开通中欧班列,并实现常态化运行,打通了宜昌至欧洲陆上丝绸之路国际贸易大通道;开通“宜昌—西安—塔什干”货运班列段和“宜昌—钦州—巴西古当(马来西亚)”铁海联运线路,打通了宜昌至西向、南向国际物流新通道,标志着三峡库区参与国际物流大分工进入了实质性阶段。三峡保税物流中心2018年监管货值超过15亿元,业绩领先省内同行业。贝迪克凌云已承接境内外整机定检及喷涂共计78架次,与境外公司成功签订波音737NG客改货协议。安琪集团、黑旋风锯业、柏斯音乐集团、科力生集团在埃及、俄罗斯、泰国、德国、哈萨克斯坦等地项目发展态势良好。

这一份份靓丽成绩单背后,是宜昌高新区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坚持开放开发战略,引导企业快速融入国际高端产业链条,鼓励企业在品牌经营、市场拓展、技术研发等方面与国内外企业开展全方位合作的成果。


      构筑全球发酵的开放新格局

摊开宜昌地图,从主城区向东沿长江而下,有一片临江“热土”正在加速崛起。它西接宜昌猇亭区,南与宜都市隔江相望,不仅是宜昌东部产业版图上“黄金区位”,更是宜昌践行沿江大保护,推动沿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资源集约化高质量发展,一块尚待开垦的“处女地”。

这就是占地156.3平方公里的白洋镇,在2013年由宜昌高新区整体托管建设。去年宜昌市做出战略决定,将宜昌高新区总部整体搬迁至白洋镇,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

“宜昌高新人以分秒必争的态度,立刻走出繁华闹市区,踏上郊野二次拓荒创业。”大战一百天,在白洋搭建起5000平方米活动板房,作为临时办公用房;11个区直单位和5个市直垂管单位于去年12月前全部进入板房办公;在今年2月14日,总投资208亿元的13个重大项目就在白洋园区集中开工,发展速度惊人。

“宜昌高新人不谈困难,先整体搬迁,再逐步理顺。”这就是发扬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克服万难、争取胜利的“板房精神”。

移师白洋,并不是简单的空间腾挪,宜昌高新区按照特色分工、区域协同、产业协调、产城融合,形成一区六园的产业空间布局。其中东山园区已成为宜昌高新技术产业、科研院所和现代服务业的聚集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人才强市的改革实验区,正由工业新城向城市新区蜕变。

生物产业园一期开发基本完成,被认定为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宜昌综合保税区兴建于此,正着力打造国家仿制药生产基地。

电子信息产业园“四横四纵”骨干路网基本形成,已落户惠科电子、东土科技、宜腾智联、百联慧谷等一批产业项目。

白洋工业园白洋新城拔地而起,宜昌高新区管委会总部搬迁至此;沙湾片区正依托白洋港打造全国现代物流示范基地;田家河片区顺利通过宜昌合格化工园区评审和确认。

猇亭园区(湖北深圳工业园)贝迪克?凌云(宜昌)维修基地、海航通航运营中心、广汽集团、南玻集团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已成为宜昌工业新的增长极。


打造高效优质的营商环境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实现宜昌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这里除了拥有充沛的产业基础、优渥的双创沃土等,还拥有强大的软实力——优良的营商环境和服务。

宜昌高新区牢固树立“优化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理念,持续优化政策环境、金融环境、营商环境,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我感觉非常方便,提交资料就三四样,半个小时之内就办完了,受理完之后拿着受理号在中国商标网上关注受理结果。”4月中旬,在宜昌自贸片区综合服务大厅,中国国旅(宜昌)国际旅行社工作人员黎承洲很快办好了相关业务。与以往必须经过市级窗口再进行转报不同的是,现在申请商标注册,市场主体填写的资料可直接提交到国家商标管理部门进行审批,无需其他中间环节。

这是宜昌高新区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从今年1月开始,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批复同意在宜昌自贸片区设立商标受理窗口,可以办理全部24项商标注册业务,这将进一步促进片区企业创建更多商品品牌和服务品牌,有利于企业“走出去”。

宜昌高新区深入推进以“一窗通办、集成服务、六多合一”为核心的“放管服”改革,持续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和制度性交易成本,着力打造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的营商环境。“多评合一+区域综合评估”改革获李克强总理批示,“多验合一”“多评合一”改革被《自贸区情报》推介,手机版电子营业执照应用被国务院自贸试验区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推介,信用可视化获全国信用城市峰会提名奖,涉税执法容缺容错入选商务部新一批最佳实践案例,外国人申请签证免护照留存改革有望在全国复制推广,商标受理窗口可提供马德里国际商标在内的商标注册全部24项服务,企业开办、施工许可时间分别压缩到1.5个、21个工作日,电力报装时间压缩到75天以内,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挂牌设立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庭审中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企业提供投资法律咨询与服务,降低企业投资经营风险。

在优化营商环境的同时,宜昌高新区还在积极优化政策环境,充分发挥财政投入的杠杆和引领作用,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深化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2018年,宜昌高新区财政科技投入达5.8亿元,同比增长14%,占本级财政支出的比重达6%以上;全社会R&D经费近50亿元,占GDP比重远高于湖北省内平均水平;落实园区科技奖励政策资金1567.2万元,园区专利申请3099件(发明专利申请978件),专利授权2235件(发明专利授权306件),有效发明专利达到1246件。

金融环境的不断优化,也在正为宜昌高新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园区积极引进基金、创业投资、科技保险、融资租赁等新型金融机构,促进科技、产业、投资深度融合对接。目前,宜昌高新区已集聚基金41只、融资租赁机构10家、创业投资机构12家,各类科技金融机构总和达到80家以上,累计为企业提供融资和贷款近110亿元。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站在新的起点上,宜昌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宜昌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汪元程表示,宜昌高新区始终紧扣使命定位,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推进高质量发展,以“行至半山不停步、船到中流再奋楫”的精神,开拓进取,克难奋进,在谱写新时代湖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中展现新担当、彰显新作为、做出新贡献。

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京ICP备1301930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0532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二区甲18号 邮编:100045 联系电话:010-88656100 传真:010-88656124